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点播 > 奋进新合川 > 正文

智慧赋能 筑牢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发布日期:2023-11-30 18:19

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水域面积大,年均过境水量多,夏季雨量激增时,过境洪水频发,仅2019年以来就经历了78场涨水过程,给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洪形势,如何提高防汛能力,把防汛救灾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我区以推进数字政务应急管理跑道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技防措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能力,用技术优势补齐硬件不足造成的工作劣势,全力打好防汛智慧“组合拳”,筑牢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合川因总体地势低矮,三江上游控制性枢纽工程较少,境内水库数量少、规模小等因素影响,防洪形势严峻复杂。近年来,在探索用技术补齐硬件不足的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成为应急管理跑道建设的新概念。

“哪里是洪水淹没区?遇到汛情该往哪里撤离?转移路线哪条才最安全?这些都是汛情发生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区应急局工作人员孟想说。

怎样才能给出可靠答案,下好防汛“先手棋”,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通过实地调研,摸清合川城区每个办事处的住房情况和人员情况,并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根据合川地形、地貌图,历时一年,精心绘制了主城区3个办事处和沿江9个重点场镇洪水风险图以及主城区洪水作战图。

微信图片_20231130165919.jpg

结合防汛需求,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还开展了高程测量并在全区设立水标尺21处、转移路线牌27处、避难场所牌15处、建筑物高程牌68处,为人民群众在洪水来临时准确判断情况、及时转移避险提供有效帮助。

合阳城街道洛阳溪社区工作人员曹鑫说:“水位在哪里,涨到哪个位置,我们要不要搬迁,路线如何走,这些我们都能够精确的掌握”。

编绘防洪图谱提高了面对汛情的主动性,提升防汛可视化、可控化能力也是筑牢汛期安全防线的重要环节。

微信图片_20231130165923.jpg

“我们委托专业机构开发的动态洪水风险增强虚拟现实系统,它计算出草街电站以上嘉陵江干流81个断面的水位和流量数据,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将洪水风险图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在真实场景中模拟洪水风险效果,这就使我们的防洪风险预警变得更加立体直观”。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工作人员杨峰说。

在此基础上,我区还投入大量资金加密建设水文监测站、图像视频站、高空瞭望摄像头,充分整合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水库水雨情、河道数字化等信息化系统,推动城市实景模型叠加,实现对洪水淹没情况的四维推演、淹没区经济评价等功能。

微信图片_20231130165929.jpg

在构筑科学防线中,随着越来越多智能设备应用到防汛监测全领域,一张精密的监测网也逐渐形成,为高效防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地灾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灾检测预警设备,让风险控制更加科学、合理。

“像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前大多只能事后抢险,有了智能监测设备后,我们就能在灾害发生前提前消除风险。”区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蔡波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31130165926.jpg

为实现全地域监测,增强预防灾害的能力,截至目前,我区已科学布置气象监测站点79个、水位站26处、水文站7处、山洪灾害监测站23处,安装地灾检测预警设备2200余台,全区419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村级预警工作站。应急指挥中心安排专人24小时查看系统数据,监测数据定期形成专业报告,助力及时发现并清除险情。

在预警、监测智能化,系统化的同时,我区持续深化临灾“叫应”工作,强化统筹, 切实当好群众“守护人”。

今年71日至5日的强降雨期间,我区就成功处置大蟠溪绿植堵塞桥洞等隐患8处,及时转移撤离群众530人,及时发布预警和工作提醒短信,累计发布暴雨、河流涨水和山洪灾害预警信息14期、短信1574条、24万余人次接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实现全区无人员伤亡。

总编辑:杨彪

副总编辑:尹红梅

编审:苏晓莉

审核:蒲娅娜

校对:朱荣欣

责编:蔡沁宏

编导:屈尧

视频制作:肖艳

记者:潘强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