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凝心铸魂 ——我区加强文化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1-12-21 10:2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

五年来,我区文化建设因时而兴、乘势而上,文化自信不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非遗传承与保护热潮涌动,文艺事业蒸蒸日上,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文化建设在育民、便民、乐民、富民的自觉行动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不断刷新合川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立精神 文明创建引领城市风尚

2020年11月,我区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全力以赴,是全合川人民的众志成城。近年来,合川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民共创、全民共享”,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合川城市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就是做大文明增量的过程,就是分享文明成果、为民谋福祉的过程——

我区各级各部门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文明理念在市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集贸市场升级、停车秩序规范、市容环境改善、公益广告美化、志愿服务深化、市民素质提升,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市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从文明城区到文明家庭,再到文明校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文明,已经成为合川的亮丽名片,更是鲜明的精神底色。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全区形成了1个中心、8个分中心、30个所、419个站以及若干个基层点的工作架构,建立起志愿服务总队和专业志愿服务支队,各镇街、村(社区)分别成立分队、小队,社会志愿组织。这一工作架构和体系将文明实践落脚点锁定在服务群众上,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的主阵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基础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2019年3月17日区图书馆新馆投用,该馆拥有一个总馆、两个直属分馆,建筑面积22717平方米,阅览坐席2600个,总藏量40多万册。

区图书馆大厅里的电子书瀑布流,让一幅幅动感十足的电子书封面自上而下缓缓“流下”,如瀑布般吸引着读者驻足观赏、翻阅。读者只要点击图书封面,就可以对所选书籍进行翻阅。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移动读书”APP,将所选的电子书下载到手机上进行阅读。

其实,区图书馆是我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夯实文化阵地的缩影。五年来,我区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几年,我区建成美术馆、全民健身中心、文化馆等,30个镇街“图文”分馆、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新改建旅游厕所49座并全部上线百度地图;建成市级社区健身点、区级社区健身点、社会足球场、社区健身中心、镇街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广场;完成322个村、2.3万户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全区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15分钟文体生活圈在城市社区基本形成,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精品 多彩文化画卷缓缓铺开

在合川各大公共场所,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舞台上、场馆里,好戏连台,精品剧目轮番上演;公园里、广场上,歌舞飞扬,现场观众欢乐开怀;书房里、课桌上,翰墨飘香,老少欢聚挥毫泼墨......

10月30日,区影视协会主席王智编剧并联合导演的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首映礼在渝举行,电影上映后,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年来,我区牢固树立“培根铸魂、引领时代”的文艺工作理念,坚持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注重发展文艺事业,让文化扎根在市民心中。

文艺队伍不断扩大。成立区诗词学会、区书法家协会、区电影电视艺术协会等,全区文艺协会会员达到1659人,选树黄文庆、李良明、邱永江等文艺名家,创建“钓鱼城文艺大讲堂”等学习品牌,培育文艺新秀,在文峰画院、景香山庄等建立文艺基地,文艺事业发展日益繁荣。

文艺创作多样鲜活。建立创作奖扶机制,主动策划选题,精心组织创作采风,宣传推介创作成果,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建文明城区等主题,创作出歌曲、连环画、川剧、舞台剧、舞蹈、小说等多类型作品,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文艺界创作了上万部优秀作品,获市级及以上奖项(入展)660余件。其中,211件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省级美术展览和创作等级奖,93件书法作品入省市级书法展览,300余件摄影作品入选全国摄影展览、发表或获奖。

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主题展览展演,举办多场文艺赛事,积极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繁荣文艺市场,持续举办垂钓大赛、送文化下乡、四季乡村旅游节会等活动,实现文化惠民润民。


重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

钓鱼城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钓鱼城西侧二级阶地上的范家堰衙署遗址,作为目前中国出土最高规格、最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南宋时期军政设施遗址,荣获中国考古界的最高奖——“田野考古奖”,并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范家堰衙署遗址考古发掘还荣获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特别奖。

2013年至2018年,我区先后开展三次考古发掘,共布探方143个,探沟46条,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清理宋代及清代各类遗迹227处,出土遗物1000多件。像范家堰衙署遗址这样的文化古迹遗产在合川是不可再生、不能替代的宝贵财富,更是悠悠历史、源远文化的见证。

为此,我区不仅加大了对文化古迹遗产的保护力度,还持续推进重点文物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完成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本体保护及危岩加固、瓮城及城墙和钓鱼城南一字城墙保护项目建设。推进涞滩古镇文昌宫修缮、文昌宫至二佛寺下殿摩崖危岩加固工程,让历史文脉在保护中持续传承。出版非遗专著,举办并参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演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院坝活动和非遗传承人培训,让合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延续传承。新公布区级非遗名录17项,新评选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保13处、新公布区保单位24处,建成市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4个、非遗展销中心3个。

加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留住了历史的产物,更留住了“老手艺”,让市民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


添活力 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嘉陵江合川城区至草街段沿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通航条件良好,具备较好的游客吸引力和市场营销力。围绕航道沿线风光和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草街渔村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合盐井航线,我区打造出一条嘉陵江盐井·草街一日游特色航线。11月18日,合川游船有限公司“江上明月号”游船“嘉陵江盐井·草街一日游”航线正式开通试运营。

这是继“川江号子”游船涞滩航线的又一条特色航线。五年来,我区打造了城区沿江7.5公里的三江夜景灯饰,“钓鱼城号”游船、特色客船以及特色水上项目,打造出合川“三江游”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建立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活力,还为合川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我区还着力推进文化创意中心项目建设。文化创意中心一期项目(区融媒体中心)正在建设中,区融媒体中心也正围绕其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媒体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五年来,我区以文化人、凝心铸魂,让城市文化诗意栖居,文化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源远流长的文化春潮涌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总编辑:杨彪

副总编辑:尹红梅

责编:陈刚

编辑:廖梦竹

记者:刘鑫宇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