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合川清莲 | 忠勇乡绅董尽伦

发布日期:2024-10-22 17:14

在重庆市渝中区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旁,有一块巨石面江而立,沧桑神秘。世人未必知道这块石头叫“纱帽石”,也未必知道这块石头曾见证了一位重庆籍将军忠义捐躯的英雄壮举。

史书记载:岩阴石,在县西三里许牛角沱沙碛中……俗呼纱帽石。纱帽石高约13米,宽约11米,厚约9米,因外观酷似中国古代乌纱帽而得名。纱帽石上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刻文,其中在面朝嘉陵江一面较高处可见“董公死难处”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这位董公是明代合州(今重庆合川)人,名尽伦,字明吾,万历年间举人,先后出任安定(今甘肃定西)知县、巩昌(今甘肃陇西)同知。董尽伦性情耿直,对为非作歹之徒和欺压百姓的官僚从严处治,他以同知之职办理甘州(今甘肃张掖)军饷时因得罪上司,被解甲归田回到合州。

天启元年(1621年)秋,辽东战事吃紧,征永宁(今四川叙永关岭)宣抚使奢崇明带兵援战。奢崇明久欲反明自立,遂借机出师。奢崇明女婿樊龙、部将张彤等人领兵至重庆,前线催其出兵,他们以粮饷不济为名拒绝出兵,并杀死四川巡抚徐可求、道臣孙好古、副使骆日升、总兵黄守魁、参将万金、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等地方官20余名。奢崇明以重庆为据点,进而攻取泸州等地,直至成都,自称大梁王。

朝廷闻讯,急派人马清剿。国有难、民有危,董尽伦不计前嫌,临危受命,当即变卖家产,借贷银两,招募兵丁,从合州乘船沿嘉陵江而下,直抵江北,于现在的董家溪一带安营扎寨。翌日,他在江边召开讨贼誓师大会,设坛祭告那些往日被奢崇明杀戮的将士的灵魂。时值阴云翻卷,江水呜咽,全军皆随董尽伦厉声骂贼,发誓不与其俱生,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烈与激昂。董尽伦身先士卒,英勇作战,杀贼颇多。但后来董尽伦中了奢军的埋伏,虽鏖战有时,但亦身中数箭,战死在牛角沱。死后,董尽伦被安葬在牛角沱嘉陵江边。

董尽伦殉难后,倪天和在纱帽石上题镌“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昭彰董尽伦的忠烈之举,弘扬他的无畏精神。这五个字大气磅礴,与重约百吨的巨石浑然一体。人们敬重董尽伦忠勇,遂将纱帽石称为“表忠石”。

董尽伦英勇杀敌的事迹不胫而走,民间更有各种传颂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忠烈殉国的董尽伦逐渐被神化。到了明清,重庆的老百姓把他像关公似的祭拜。

《请旌恤乡官保城殉难疏》中简要记载了董尽伦这次作战的情况。董尽伦死后,朝廷“赠光禄少卿,世荫百户,建祠奉祀”。

董尽伦为正义而战,死后埋在重庆,一些重庆士绅乡贤常常到墓前祭奠,或写诗赞颂他的事迹。

龙为霖是清康熙年间进士,他比董尽伦为巴蔓子,写诗加以歌颂,诗曰:

白鹤庵前巨石峨,大书忠烈鬼神呵。年年鹃血啼归好,处处渔歌唤奈何。一点心悬山吐日,九回肠寄水旋沱。可怜蔓子犹遗冢,独钓寒江酹逝波。

周开丰是清康熙年间举人,当过福建龙岩州州同,回乡后也在东川书院讲学,他有一首长诗《牛角沱吊明殉难司马董公》,叙述了董公的英勇事迹及后人的景仰。

江干巨石岩岩立,大书特书何嵯峨,天长地久公未死,风饕雪虐石难颇。愚生已晚常经此,一回凭吊千摩挲,整衣太息还再拜,金风瑟瑟聊悲歌,滩高水急山鸟噪,或公游兮江之沱。

清乾隆年间进士王清远,辞官后曾在东川书院讲学,也时常悼念董尽伦,他曾写《牛角沱吊殉难董司马》诗一首:

一水浑浑叹若何,董公奋义强回戈。可堪殄贼为谋远,但有捐躯著书多。林下雄风真保障,石间遗恨逐长波。城西月色凄凉夜,犹听渔人唱挽歌。

近现代以来,人们渐渐淡忘了董尽伦的事迹,仅存民间零星记忆。三峡大坝蓄水后,纱帽石大部分被淹没于江水中,只有在长江、嘉陵江进入枯水期时,纱帽石才完全显露出来。

站在纱帽石前,看江水向东流去,董公英勇讨贼的壮举跃入脑海。董公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召之即来”,哪怕明知前面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也无所畏惧。大丈夫行走于世,不苟且于碌碌,不奢求于冠盖,怀揣一颗赤诚之心,急国家之急,解百姓之危,这种高风亮节,便为真循良矣!


总编辑:杨彪

副总编辑:尹红梅

审核:蒲娅娜

校对:朱荣欣

责编:蔡沁宏

通讯员:楷峰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