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川区双凤镇大槲村一社铧厂坝,有一个宛如花园的农家小院。小院内,经常会看到一位年近七旬的男子用轮椅推着妻子享受阳光、欣赏花草。男子名叫唐科付,是一名退伍军人,妻子名叫刘吉容,因患疾病导致下肢瘫痪。40年来,唐科付不离不弃地呵护瘫痪妻子,坚守着结婚时的那份承诺和爱情誓言。
▲唐科付与妻子刘吉容
“唐科付家这幢一楼一底的楼房,是他专门为妻子修建的,也是我们大槲村一社最先建起的楼房。”据大槲村党支部书记符洪荣介绍,房屋修建时,唐科付的女儿唐雪梅才四岁,妻子刘吉容已因病瘫痪一年,作为丈夫的他,不仅要撑起这个家,还想让妻子过上好日子。
唐科付于1955年10月出生于双凤镇大槲村。1974年,刚满19岁的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应征入伍,曾在青海格尔木修建青藏铁路。1980年,他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后与本村姑娘刘吉容结婚。
刘吉容年龄比唐科付大8个月,勤劳善良,是一名养猪能手。刘吉容说,当年看上他,是因为他为人正直,对人诚恳,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结婚时,两人约定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还约定一起打拼,早日住上楼房,过上幸福日子。
1981年,他们的女儿唐雪梅出生,让这个小家庭更加幸福温馨。然而,不幸却悄然降临到这个家庭。1984年,刘吉容因患肌无力导致下肢瘫痪,不能行走,出行只能靠坐轮椅,被评定为肢体残疾2级。
刘吉容说,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她打击很大,她经常以泪洗面。唐科付时常安慰她,对她的照顾也更加细致入微。
为了早日实现妻子住楼房的心愿,唐科付立即将家里养蚕、养猪、养鸡等积攒下的8000块钱拿出来,开始谋算着修建新房。为了节约费用,唐科付起早贪黑,挑砖、挑瓦、挑水泥。经过一个多月施工,唐科付率先在大槲村一社修建起一幢一楼一底的楼房,让瘫痪的妻子住上了心心念念的新楼房,而为妻子圆梦的唐科付,却因此累掉“一层皮”。唐科付却说,再苦再累,为了我们的家,为了妻子、孩子我也愿意。
“刘吉容瘫痪了,唐科付会不会嫌弃她?”刘吉容刚患病时,便有人担心唐科付会不会变心,丢下妻子不管。然而,为了照顾妻子,唐科付放弃了外出创业的打算,在家里养起了蚕、猪、鸡、鸭等,种植了农作物。同时,他还要负责挑水、煮饭、洗衣等家务。为了让妻子生活得更舒适,他时常为妻子洗澡,每天为妻子按摩、翻身,从不曾有过怨言。
因妻子瘫痪在家,唐科付出门做农活或上街买生活物资、卖农产品,上午最迟必须在11点半前回家,下午必须在5点半前回家。回家之后,煮饭、炒菜,弄好饭菜后,趁热递到爱人手里。唐科付说,这些年,他很少离开过大槲村,就连合川城区都很少去,走得最远的一次是2022年时,因为在北碚打工的女儿搬新家,他去看了一下就马不停蹄地往家赶。
由于妻子不能外出,唐科付总是想方设法让她开心。除了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外,他还在院子里栽培了不少花草,有菊花、玫瑰、三角梅、铁树、吊兰等二十几种花草,把院子装扮成一个小花园。唐科付说,他要在院子种满鲜花,让妻子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刘吉容说,看到小院里的鲜花和花间飞舞的蜜蜂与蝴蝶,感受着丈夫对她的关爱。
看着这个代表着爱意的幸福花园,许多村民家里也纷纷效仿,在院子里种起了花草,而夫妻俩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也在村里广为流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唐科付先后担任大槲村民兵连长、大槲村一社社长、大槲村监督委员会委员,主动协助村里调地、修路、打井,同时参加大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活动,调解邻里纠纷,帮助空巢老人。在邻居们有困难时,他总是挺身而出。
40年来,面对丈夫的付出,刘吉容时常觉得愧疚,她总是说,亏欠丈夫太多,而唐科付听到后,总是耐心安慰妻子说:“你不能走路,这辈子我就当你的脚,我们这辈子是夫妻,下辈子还做夫妻!”
总编辑:杨彪
副总编辑:尹红梅
编审:吴显峰
审核:蒲娅娜
校对:朱荣欣
责编:蔡沁宏
记者:周云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