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合川加速推进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纪实
今年5月,在2024年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工作推动会暨“脑卒中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吉训明专篇展示了合川“大手”拉“小手”,一盘棋抓好基层卒中防治工作的亮点做法,充分肯定了合川卒中防治工作。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团队24小时的坚守、365天全年无休的执着奉献,也是合川卫生系统完善基层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探索。一直以来,合川牢记守护群众健康的使命,用心用力啃下脑卒中防治这块“硬骨头”,持之不懈擦亮“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惠民品牌,为实现百姓健康梦想迈出了坚实步履。
▲2023年7月13日,合川区“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启动会暨培训会举行
为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脑卒中百万减残工程行动号召,2023年7月13日,合川区“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启动会暨培训会拉开序幕,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合川,共享学术盛宴。此次会议旨在打破基层医疗机构对于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脑卒中救治流程、救治措施及手段不熟悉不规范的现状,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发病后的致残风险和程度,减少因病造成的家庭负担和社会风险。
“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依托合川区神经病学质控中心搭建合川区卒中救治网络,以“共策共享、齐发展、同进步”为目标,充分发挥三甲医院在区域医疗网络中的主导作用,联合城区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脑卒中溶栓治疗技术进行培训指导,将溶栓前移至乡镇、村和社区,构建区、镇、村三级全域联动的防治体系,推动基层卒中救治网络建设,更好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分级诊疗模式。同时,深入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让科普进入小区电梯、公交车,着力提升老百姓对脑卒中的防治意识,提高基层网络医疗卫生机构对卒中的识别能力,以及救治流程和救治措施的认识,推动实现脑血管疾病向治疗和防控并重的服务模式转变,也为基层单位抓好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了范例和参考。
“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十分有限,很多乡村的急诊患者根本没有送到市区医院抢救的机会,所以实施‘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推行溶栓前移尤为重要。”据区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合川目前已具备溶栓条件的医院有18家,具备介入取栓条件的医院有4家。下一步,全区力争在2025年实现社区(乡镇)医院自主识别+院前溶栓+转诊,在2027年实现社区(乡镇)医院自主识别+溶栓,大血管病变患者双向转诊的救治模式,为脑卒中患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少致残率、致死率。
▲重庆市医学会2024年送学术进基层“乡镇溶栓,抢救生命早一秒”培训会现场
区卫生健康委主动牵头探索基层卒中救治协同模式,把任务分解到各级医院,各级医院积极担负起主体责任,带头履职尽责,全面推进“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落地落实,让乡镇逐渐成为脑卒中救治的“第一现场”。
作为“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的主力军,区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工作起步早,亮点多,技术力量雄厚,群众获得感强。为有效打通脑卒中救治中“识别难、转运慢、救治不及时”的三大难点,区人民医院第一时间成立起“脑卒中三江减残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搭建脑卒中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区人民医院双向转诊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程管理。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区人民医院创新推出医院卒中中心医生成为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住院总医师”,与各乡镇及社区卫生院建立微信交流群,建立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医生与相应医院的对口支援关系,通过微信群实行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服务,实现区内24小时,365天上下级医院远程会诊。
2024年6月29日早上,家住钱塘镇的李大娘在家中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乏力”被送至钱塘中心卫生院就诊,7时50分到达钱塘中心卫生院,接诊医生通过查体、评估病情后完成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立即请区人民医院“远程住院总医师”进行远程会诊,对患者病情进一步全面评估,判断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8时09分,钱塘中心卫生院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DNT时间仅19分钟,边溶栓的同时边将患者转往区人民医院进一步诊疗。
8时45分,李大娘到达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院立即对其启动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对李大娘病情再次进行评估,决定进行“脑血管腔内血栓取出术”,在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团队的通力配合下,10时09分穿刺成功,DPT仅84分钟,整个手术顺利完成。待李大娘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就能转回钱塘中心卫生院进行后期康复治疗。
据悉,全区开展“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以来,以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为主导,实行一对一帮扶,大大提升基层卫生院救治能力,如今基层卫生院已能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比直接转上级医院用药时间提前至少40分钟,最大程度降低卒中的致残和致死率,让老百姓健康受益。
如何让现有卒中防治体系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协同救治模式,仍是合川加速推进“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中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在区卫生健康委及区医保局的支持下,城区各医院每月都会定期安排医生到对口乡镇、社区进行卒中救治宣教,让广大乡镇、社区群众知晓急性脑卒中科普知识以及可以进行静脉溶栓前置医院和急诊救治流程。
▲区宏仁医院开展“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义诊宣教活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以一旦发生脑卒中,大家要立即拨打120,尽快到最近的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在合川区宏仁医院组织开展的“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义诊宣教活动现场,龙市镇的居民围得水泄不通,聚精会神地倾听科普知识。自从开展“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以来,城区各医院卒中防治团队都会定期去到基层,向居民普及脑卒中的发病特点、预防措施以及急救措施等,大大提高居民对于脑卒中的认识。
打通基层救治“最后一公里”,除了抓好卒中救治宣教,乡镇溶栓推广更是刻不容缓。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龙头医院”区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药房前置、溶栓前移”新型治疗模式。
▲区人民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送上溶栓专用冰箱、药品、溶栓工具包
2024年6月20日,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为已签订合作协议的10余家乡镇/社区医院配送溶栓专用冰箱、药品、溶栓工具包。“对脑卒中的救治而言,在基层卫生院不断完善CT、卒中溶栓设备、药品等,就能实现卒中患者的尽快诊断。”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子成博士介绍,想要构建覆盖乡镇、社区全域人群的脑卒中防治工作体系,关键要普及乡镇溶栓,时间就是大脑,宝贵的救治时间,对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房前置、溶栓前移”就能实现抢救生命早一秒。
对基层而言,防治、筛查以及脑卒中恢复期的健康管理都很重要,随着基层医疗设备不断完善,宣教工作不断推进,将彻底打通基层救治“最后一公里”,使脑卒中防治工作攀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技术高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完善防治管理体系,构建脑卒中分级诊疗模式;普及卒中适宜技术,推进卒中治疗同质化;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把区、镇、村三级全域联动的防治体系进一步做深、做实。”区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人表示,2024年,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建立区域卒中防治联盟,推动乡镇开展静脉溶栓技术,50%配有CT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常规开展静脉溶栓技术。到2025年,全区将力争配有CT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静脉溶栓技术全覆盖,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总编辑:杨彪
副总编辑:尹红梅
编审:吴显峰
审核:蒲娅娜
校对:朱荣欣
责编:蔡沁宏
记者:刘冰凌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