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岩了!垮岩了!快跑!”5月8日午后,一声急呼划破了涞滩镇三教村的寂静。
“不要慌,往临时避灾点跑,那边安全!”三教村支部书记黄忠赶紧引导村民前往附近的临时避灾点李氏农庄避险。5分钟后,村民全部到达临时避灾点,这场生动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涞滩镇共有38个临时避灾点,避灾点规划与建设充分考虑了该镇的地理布局、人口分布和潜在风险因素等,建设过程中及时完善了供水、供电、卫生等基础设施,保障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避难场所建成后,该镇及时完善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确保避难场所的日常维护和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积极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意识。
▲涞滩镇应急管理人员参加应急知识培训
无独有偶,钓鱼城街道也利用学校、村社区阵地等公共资源建设避险转移安置点28个,同时,依托民兵、机关干部、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起一支500余人的避险转移应急队伍,对内做好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对外开展防灾减灾“五进”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自然灾害避险转移宣传,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街道还组织工作人员摸清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重病残疾等重点人员情况,建好台账,组织街道应急救援队员结对帮扶、互留联系方式,一对一帮助重点人员家庭实施避险转移,确保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临时避灾点建设工作,结合已完成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将自然灾害高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作为重点关注、重点建设区域,按照“平急两用、建用结合”的原则,将学校、广场、村(居)委会、农家乐和已建成的避难场所等现有资源运用起来,将闲置建筑、村民房屋及院坝改建起来,合理设置、建设临时避灾点,现全区完成1275个临时避灾点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应急避险需求,让群众“安身”又“安心”。
此外,作为“数字应急”综合应用的试点建设子场景,我区还谋划开发“转移避险”应用,集成“应急百事通”工具,聚焦“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五大关键需求,构建调查摸底、事件感知、叫应反馈、转移监测、安置管理、力量协同等多跨场景,对转移事件进行全流程闭环管控。
“应急百事通是一款专为基层干部和群众开发的小程序,基层干部使用应急百事通可以辅助开展临灾叫应、群众避险转移、安置救助、避难场所维护等工作,群众使用应急百事通可以报告险情、呼叫救援、获取救助,进而实现基层干部和群众信息互通。”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刘磊介绍道。
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督促指导各镇街加强对临时避灾点位置、避险转移路线的宣传,开展避险转移应急演练,强化避险场所日常维护,迭代升级数字化应用,确保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群众能第一时间转移到避难场所,切实发挥临时避灾点的作用。
总编辑:杨彪
副总编辑:尹红梅
编审:吴显峰
审核:蒲娅娜
校对:朱荣欣
责编:蔡沁宏
记者:王灿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