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快在种植园
在2012年前,马快还只是一名农民工,他高中毕业后,先后学过厨师、开过大排档、搞过物业管理、从事过塑胶进出口贸易。外出务工的艰辛,让他决定回乡创业。“小时候,爸妈告诉我,长大后别回农村了。”马快并没有听从长辈的劝告。
返乡后的马快发现,乡亲们还主要靠种植传统的玉米和水稻解决温饱,谈何致富。这时,他开始犯愁,创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偶然的机会马快接触到果蔬种植有关技术,考察后,发现种植葡萄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说干就干,2012年底,他与朋友共同出资,选择在靠近城区的大石街道竹山村流转150余亩土地,成立重庆三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大石香提多葡萄园。
2014年,因经营理念不合,合伙人选择撤资,马快卖房借钱独自负重前行。“葡萄都栽下去了,不能半途而废吧!”马快认识到掌握好种植技术是关键。于是,他四处拜师学艺,湖南、广西、山东……都留下了他学艺的足迹,最终他摸索出一套在重庆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葡萄栽培管理实用技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5年,在马快的精心照料下,葡萄种植获得成功,实现了盈利。种植葡萄靠的是技术,卖的是口感和品相。为保证葡萄口感、品相,马快把每亩的产量都控制在750公斤以内,并全部采用生态绿色技术管理。
“控制产量,是实现葡萄颗粒大、口感好、品相好的关键。采用避雨棚、反光膜、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态绿色技术管理,才能保证葡萄品质绝对优良。”说到这里,马快颇有些自豪,园内的夏黑、藤稔、巨玫瑰、魏可等品种,不仅有绿色食品认证,还获得了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的称号。
2017年5月,马快开通了农柯商城,将葡萄挂上互联网进行销售。“网购时代,如果不与时俱进,必将被市场淘汰。”马快说。靠着线下体验采摘,线上下单预订的销售渠道,葡萄园的生意日益火爆。
“我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可是乡亲们还在过着苦日子,要不要发动大家一起种植葡萄?”马快心想。他将想法跟街道和上级部门沟通后,得到了大力支持,开始对撂荒地利用、名特农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等进行积极探索。
在打造绿色葡萄园的同时,马快于2018年发起成立重庆市合川区庄稼地水稻专业合作社,开设农民田间学校,让周边村民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和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目前已有50户农户加盟,发展优质水稻近400亩,打造了“合州新米”与“大办新米”两个品牌,为村民增收近20万元。
“我从2012年开始就在葡萄园打工,除了有了固定的收入,还学到了葡萄种植技术。”大石街道竹山村4组村民陈昌华介绍说,他是葡萄园8个固定工之一,葡萄园包三餐,月工资在1800元左右,另有20余位村民是临时用工,他们每天工资60元,中午还包伙食。马快除了吸纳脱贫户在葡萄园就业外,还资助了官渡镇的3名孤儿。
2019年,马快进一步优化了葡萄园种植结构,选择种植起了柑橘,“爱媛”“明日见”等品种陆续产出。他凭借专业的种植管理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8年9月,马快荣获合川区“双带”致富能手(水果种植能手)称号,2019年5月,被合川区委宣传部授予“合川区2018年度新乡贤”称号,2019年12月荣获重庆市“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双带”农村青年人才称号,2020年1月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称号。
马快表示,前不久,有幸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参加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会议,会议对全市乡村振兴的规划和部署中,要求“加强农业品牌建设……”,让他更加坚定了把品质做好,用更加科学精细的生产方式把“农柯葡萄”“农柯柑橘”“合州大米”等品牌做得更响、走得更远。同时,他将进一步丰富网上商城的品种,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
总编辑:杨彪
副总编辑:尹红梅
编审:吴显峰
审核:蒲娅娜
校对:朱荣欣
责编:蔡沁宏
记者:魏鑫 张立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